云顶国际·(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资讯中心/Information
故事云顶国际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故事云顶国际

拉萨向西

发表日期:2024.07.04


   20246月份,我跟一位大哥、两位兄弟,一行4人,出拉萨城沿喜马拉雅山脉下的219国道,一路向西,当晚夜宿昂仁县,第二天停驻冈仁波齐大本营,隔日直达阿里地区的狮泉河镇,游完班公湖后,再沿阿里地区北边的国道317向东折返,住宿革吉、尼玛两县,经羌塘无人区南沿,“被迫”“一错再错”地观赏包括色林错、纳木错等高原湖泊,经当雄县回到拉萨,历时5天,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上往返路程近3700公里。

   这一路,道路曲折、起伏不定,除了要克服明显的高原反应,对于常住东南沿海经常浸润在90%空气湿度的我们,还要忍受极度干燥、紫外线照射,虽然我们是四人同行,但在辽阔而人迹稀少的荒野高原,我们一部车就如一粒沙尘,依然不时让人感到孤寂!然而,也正是这种“道阻且长”、“身疲眼乏”,让我们在见到每一个目标景象时,都会眼前一亮、情绪陡增、心境涤荡,在惊叹大自然的神奇之余,实实在在地觉得吃尽一切艰难险阻的“苦”都值了!

   我想,这次拉萨向西的旅途,意义正在于此!





神山圣湖

   其实,我们这次拉萨向西之行的主要目标就是神山冈仁波齐和圣湖玛旁雍措。

   冈仁波齐藏传佛教中具有非常神圣的地位,被誉为“万山之祖、世界中心”,除了中国的藏传佛教徒,尼泊尔、印度等东南亚国家的教徒来参拜者甚众,据说最高峰时,每天会有1000多名印度人参加转山活动像我们这样纯粹来旅游的人其实是少数,住在这个镇上的大多都是来转山的。

   我们在出行的第二天先住在了冈仁波齐山下大本营的酒店,准备着隔天一早山。由于在到达大本营的当晚,当地刮起了一阵沙暴,云层浑厚而阴沉,所以我们担心了一晚,生怕好不容易来了一趟见不到神山的真面目。好在神山保佑,第二天一大早,当我们乘车花了 20 分钟到达景区的经幡广场时,天清气朗,太阳悬挂在纯蓝色的天空中,也是因为距离太近,神山的顶峰被前面的一堵较矮的“山墙”挡住,我们看到的神山峰顶反而没有远眺时那么全面,更像是露出了一个箭头一样的形象。在缕缕的云层围绕中,神山时而露出反射光芒的冰封,时而显现出裸着的蓝黑色岩石。作为游客的人们,在片刻的肃立崇后,马上开始了各种摆拍,一边惊叹着神山的神奇,一边各种姿势各个角度的打卡留念。之后,大多数人便由此走回车站,等着乘车下山。我们同行的两位兄弟则在附近起飞无人机开始航拍,我和大哥两人沿着神山下的河谷溯源而上——这也是转山路径的开始路段,心想:来都来了,一定要去河谷对岸的半山腰、面对神山的曲古寺看看。哪知道,就是这来回四五公里的路程,只有在海拔 4500 米的地方走起来才知道有多难,尤其是我们跨过溪水,有一段大概 30 度角的乱石陡坡,也就是不到两百米的距离,让我们气喘吁吁、走走停停,耗费了我大量时间。上到建在悬崖上的曲古寺,看了介绍才知道,在这个极其苦寒之地,小小的寺庙一直有三名僧人在此驻守(定编四人),除了很少的虔诚的教徒来参拜,寺庙很少来人停留在此

   寺庙的一角,在悬崖边上专门搭建了一个挑空的观景台,这里是神山左下角欣赏神山最好的角度,几乎可以看到神山雪线以上所有部分,不幸得是,在我等待了半个小时的时间里,云层一直不断涌向神山,把顶围了个严严实实。眼见云层一时半会不会消散,我不得不遗憾的向山下走去而神山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其捉摸不定的神秘感,就在我们走出寺庙,准备下坡时,一直在留恋不舍回头向神山张望的我们,忽然看到了神山的真面目,那一刹,似乎遮在神山峰顶的云雾像被人猛地扯开的面纱,神山的面容清晰而深刻!此时,阳光像追光灯一样打射在神山之巅,整个山体仿佛一座披着冰雪的金字塔出现在我们眼前,在雪层右边的间隙,部分裸露的黑色岩石,如一道道天梯层层叠嶂,在天梯的顶头左边露出的岩石又像一座喇嘛庙,这样的图案,远远去,像是在告诉教徒们:只有不畏艰辛爬上天梯,方能拜得真佛!

   实际上,圣湖玛旁雍错位于我们昨天到达冈仁波齐大本营的来路上,按行程安排,我们计划的是先参拜神山,再返回 40公里欣赏玛湖的盛景。

   玛旁雍措,当我们看到湖体巨大,在蓝天白云映衬下蓝宝石一样的深邃湖水时,心里感叹:这分明就是海的景象啊!在我们的右前方更远的地方,是冈仁波齐雪山遥遥相对,虽然此时能见度不算很高,但神山的冰雪依然可见;左前方近一些的方向则是喜马拉雅山脉的纳木纳尼雪峰,那里常年冰封积雪,与玛湖紧紧相依,在白云蓝天的映照下,纳峰像守护在圣湖身边的韦陀。翔集于岸边的大群鸥鸟不停在湖面掠过,时而降落水面随波逐流,时而一群飞抵岸上,一边聒噪着警惕地靠近游览的人类,期盼能讨到一份吃食。鸥鸟掠和叫声、湖水可以令人入眠的拍岸声,给玛湖带来了生命的气息和生动的灵性。我想,玛湖或许不是高原上景色最美的“错”,却是因为未知的神奇与充盈的生气的结合才成就她的神圣地位!

   冈仁波齐和玛旁雍错做为藏传佛教所有教派公认的神山和圣湖,是每个教徒毕生追求的朝拜地标,尤以围绕冈仁波齐转山,甚至磕长头,为宗教神圣礼仪!试想,在平均海拔 4500 米的高原上,徒步 54 公里,需要多大的体能储备和充足的精神状态,可见宗教信仰的力量!

   而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许多并不信仰宗教的外地人也越来越多地来此转山,他们除了来此挑战自己的体能极限,绝大多数也是带着崇敬之情来拜山(比如我们),并以此消除平日里在尘世中累积的身心疲累和精神压力,只是这样的解脱是短暂的,终归我们还是要回归凡尘俗世中!

   有道是:

神山圣湖转山水,但问苍茫我是谁。

有心跳出三界外,无奈身躯五行归。







一错再错的错

   藏语里的(也作)就是湖泊的意思。通常人们会用一错再错形容天上阿里的高原湖泊之多,在我们 3700 公里的行程里不断验证着这句真理之言,大的小的、有名气的藉藉无名的错,在我们孤旅中,眼睛厌倦了高原的土黄色、天空的纯蓝和棉花一样的云朵之时,在翻过一个垭口,或是一个转角处,总能有让我们睛和神经焕焕然、欣欣然!有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爿碧绿的水面,有时则是壮阔开放的深蓝“海面”,当然,大多数则是我们概念里湖的模样由于已是夏至日,所以大多湖边已没有雪山,只有大湖的远处还能见到隐隐的雪峰。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小湖就是我们从昂仁县出发没多久就见到的不知名的一湖水。

   我们偶遇这条不知名的小湖,说她小是跟西藏高原上的很多“错”相比,甚至连一个名字都没有(我们在地图上也没查到)!但,当我们的车转过一个山口看到她时,车里的人都惊呼了起来,眼前的景象有一种惊艳的感觉!于是,我们赶忙把车停在了湖边空地上,大家各种摆拍开始。这时,有一个四五人的摩托车队也停了下来,接着又是两三部车······

   直到第二天我们拜谒了“圣湖”——玛旁雍措,我终于知道了怎样形容这条不知名的小湖。如果说作为“圣湖”,玛旁雍措因湖体庞大,湖水深幽,背靠纳木那尼雪峰,遥望神山冈仁波齐,更有藏胞赋予她的神圣地位,玛湖就像一个圣母,可以幻化成我们心目中通常的观世音菩萨的形象:雍容闲雅、端庄秀丽,应是一张国泰民安的面容,见之,则令人不禁垂手肃立、不敢亵渎。

   而这条不知名的小湖,更像是一个即将成年的姑娘,清秀里带着灵动、苗条里充满青春、端庄里夹着调皮。她没有高大威猛的雪峰依靠,却有像儿时玩伴的低矮丘陵;她没有深邃的湖水,而浅浅的一泓就像涉世未深的单纯;她没有大群的鸥鸟聚集,几只小鸟掠过湖面蜻蜓点水就像春心的荡漾;她没有雪山装饰,远处薄薄的云层就像揭开她面容的薄纱······

   也许我们见到这条不知名的小湖时,她的魅力只是暂时的,日常中也只是一般的模样,然而,就这惊鸿一瞥已不枉我们奔波千里,足矣!

   我想,就按藏地的习惯,叫她卓玛拉措吧。

   在大错里,除了圣湖玛旁雍错,让我们难以忘怀的就是色林措和纳木错。

   色林措本来一个不知名的湖,随着湖面不断扩大,超过纳木错,现在已经成为西藏地区最大的湖。她的大,是当我们站在湖边时,眼望湖的远处与天际交界,水天云交融一起,完全就是海的感觉,大家纷纷说“这比玛旁雍错还要大啊”!而与海不同的是,她的远处的“海岸线”又比海面高出许多,有些还是隐隐的雪峰,当厚厚的云层压在雪峰上,晴空下的“海面”便显得更加立体,浩渺的水面、连绵的群峰、幻化的云层,梯次分明、形状多变、颜色参差,湖面上空飞来复往的鸥鸟,加上近岸边用来照相的装扮彩色艳丽的牦牛的点缀,可不就是一幅人间仙境的写生画?当看到航拍的湖面时,则是一幅朵朵白云飘、海岸线曲折的茫茫大海的景象!她的大,还显现在我们行程已经大半小时几十公里了,居然在绕着她走。

   对于纳木错,我在初中学习地理时就已经久仰大名,心里也一直有见其真面目的愿望,还隐约记得她在西藏有个之最什么的,这次实地考察,才知道她曾经的西藏第一大湖已被色林措替代。更不好的感受是她已被严重商业化,最佳游览景区的部分已被画地为牢,需要从大门换乘景区大巴,行进约两小时车程翻越一座雪山垭口方能亲近湖边。我们因为时间关系,只能在行进途中,在距离国道最近没有被圈起来的地方行至湖边,一睹芳容!最后的感觉就是:一直仰慕的贤人君子,见到后竟是凡夫俗子的模样。





狮泉河镇与班公湖

月朗狮泉河,星稀划银河。

河山今安在,年年思乡夜。

   这是我站在酒店窗前观看狮泉河镇夜景时,不由的想到的诗句,一则是当晚朗月悬空,在这个以外地人聚集的城市,举头之际,免不了会让很多人不禁有思乡之情;二则,在这偏远的交通要道、军事重镇,看着灯火通明、静谧安详的市容,不由得遥想对这片土地献出青春和生命的人们和他们的事迹!

   狮泉河镇是中国花 20 余年在西藏阿里无人区建立起来的地区中心城市,因市中心有狮泉河穿城而得名。建市之初,纯粹是出于防御中国西南方向的战略需要。现今,狮泉河镇不仅仅是战略军事重镇,也是阿里地区行署办公地,还是进出新疆、西藏的中心通道和中转站,因而这个建立在海拔 4300 多米的偏远小镇,如今也是流动人口众多、丰富、物流频繁之地,至夜间,市中心则通宵灯火通明,夜市热闹。可以说她就是天上阿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狮泉河镇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保家卫国的军人,离不开各行各业建设者,正是这些远离家乡的最可爱的人,在夜夜思乡中,为我们带来阖家团圆、幸福安详的生活环境!

   距离狮泉河镇约140公里的班公湖(也叫班公错),基本是因2020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开始出现在国人印象里的。

   在前往班公湖前,我总想象着,因为是边境的原因,又是发生过冲突的地方,这里会不会检查比较严格、气氛会不会严肃紧张,但一路畅通无阻地到达班公湖景区门口,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刻着“班公湖”字样的巨石、不大的人工码头、盘旋的棕头鸥和扑面的水蚊,与一般景区无异!



   班公湖,已开发的景区,在我们的眼里并不是很大,但实际上,她长约150公里、宽约4公里,有604平方公里的面积,三分之二为中国实控地。站在码头边 ,既可以欣赏深蓝的湖水和近山,也能远眺到湖中的岛屿和隐隐约约的雪峰,据说雪峰处就是中印边境了,所以我们其实是在远离边境的非常安全的中国境内!

   班公湖最畅爽的旅游方式是乘坐游艇,从码头出发,约20分钟的时间到达湖中的鸟岛,再返回码头。登上游艇后,开始大家都整齐地坐在船舱里,不一会儿,船员就通知大家可以上到甲板上了。一出来,所有人都开始兴奋地叫唤起来,原来,看到聚集的人群,跟随游船飞翔的棕头鸥们几乎同时聚集在了船的正上方,低空飞行,伸出爪子就可以抓到人的头顶。早就准备了馒头碎屑的游客们,此时要么手心里放上一两块等着鸥鸟来叼食,趁势拍上一幅生动的喂鸟图;要么激动的向空中撒上一把,看群鸟上下纷飞、扑打翅膀抢食;掉到水里的喂食也不会被浪费,鸥鸟会趁势落在水面,悠闲地享用大餐。一时之间,人群兴奋的吆喝声跟鸥鸟急切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喧嚣震天,好不热闹!

   而游览班公湖最惬意的方式则是,找一处人少的湖边,摆上几只沙滩椅,躺窝在椅中,晒着暖暖地阳光,沐着柔柔的湖风,或点上一颗烟,脑子空空,静静地欣赏湖水起伏涨落,看鸥鸟飞掠、浮游湖面;或懒懒的刷着手机,仿似仙游在千里之外,手机里的凡间事与己无关;或干脆半眯着眼,似睡非睡,听湖水拍岸、感清风附耳、被鸥鸟端详......

   呵,河山如此妖娆,岁月如此静好,生活如此美妙!

   此刻,忽然,想到景区入口陈祥榕烈士跟他的战友们的宣传照上的那句话,眼泪竟止不住的充盈眼眶,或许,青春刚刚绽放的的陈祥榕就是在看到班公湖清澈透底的湖水时,才从心底涌出了这句极富爱国主义情怀的名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向你们致敬,守卫我们安享生活的人们!




一路风情

   《回到拉萨》的那首歌里唱到......雪山青草,美丽的喇嘛庙......”,确实如歌中所唱,在西藏,有多少雪山青草,就有多少喇嘛庙,而我们这行程数千公里的路途,只去参观了一个寺庙,一则时间有限,二则大概拉萨以西的路上我是不知道除了萨迦寺以外,还有哪些著名寺庙的。

   我们第一天的第一个景点就去了萨迦寺(南寺)。

   萨迦寺是13世纪萨迦第五祖法王八思巴所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祖庭。尽管可能很多人(包括我在内)不知道这个教派,也鲜有听说过八思巴法王的,但对史书上著名的“凉州会盟”可能会有些印象。事实上,八思巴通过与元王朝的结盟,成为全国宗教领袖,被尊为国师,曾统一了吐蕃王朝后分裂四百多年的藏民族地区,时间长达160多年之久。没想到在日喀则下面的一个小县城萨迦县里会有这样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宗教圣地!

   在这走马观花的行程里,我才知道,萨迦教派有两样不同于其他藏传佛教的地方,一是萨迦派信仰的颜色与其他教派不同,他们尊崇“青红白”三色,分别象征金刚手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又分别代表了“力量、智慧、善心”的意义,也因这三色,萨迦派又俗称“花教”二是萨迦派的法王由有父系血缘关系的嫡亲继承,据说从第一代法王至今,都是或父子、或亲兄弟、或亲叔侄继承法王衣钵。

   萨迦寺还有两个“镇寺之宝”,一是现存藏区最大的藏经阁,一是可堪比敦煌壁画的萨迦寺壁画,其规模虽然远远小于敦煌,但特殊之处在于其壁画是双层的,即表面一层即使脱落了,里面还有一层依旧出彩!

   用了大概一个小时参观完萨迦寺后,我们继续上路,当晚入住途径的另一个小县城——昂仁县。

不了解不知道,从未听说过的、我们用20分钟走完县城主干道来回的昂仁小县竟拥有好几个名誉头衔:八思巴法王的诞生地,后藏一世班禅克珠杰的诞生地(克珠杰被尊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师徒三尊之一),藏地最牛桥梁建筑师唐东杰布的故乡,藏戏发源地等等,小县城竟是人杰地灵、深藏不露啊!

   219国道,因为是西藏出入新疆的主要通道,因而路上车辆还是比较多的,车多难免路面就要经常维护,所以有时也会碰到“烂路”,也因为人多,这条线路的网络便很是畅通,在这样地广人稀空气也稀的地方,能有5G网络,此处应该给中国的通讯商们点个赞。

   但是如果论沿途风景,我更喜欢回程时走过的317国道,317国道因为沿着羌塘无人区南线蜿蜒而行,车流人流明显少于219国道,经济条件尤其是县城的市容明显不如南边各地,走到无人之地,有时连网络都消失的无影无踪,而驱车行进中,满眼是土黄的山脉和草地,正当我们感觉厌倦时,忽然就看到一大滩碧绿的湖水,然后不断会感受什么叫“一错再错”。在“错和错”之间,过一会儿,有时是一大片羊群,有时是一大堆牦牛,就在你觉得看多了感到无聊时,却见到或一两只,或三五成群的藏野驴悠闲地啃食草地,即使人们紧急停下车来拍照,驴儿们依旧从容不迫、闲庭散步,看那驴儿的身材,长长的颈部钩伸到地面,前肢、身躯和后肢分布明确,彼此的连接处又是线条顺畅、统一和谐的整体,这些驴儿的身体曲线是真的优美。而最吸引我们的就是号称“高原精灵”的藏羚羊,因为它们太过敏感和机警,我们只能远远地观望,下车悄悄地稍稍靠近一些,它们便走远一些,仿佛精确地计算出人类的速度和节奏,知道该和人类保持怎样的距离,再想靠近,就只能看到它们逃离时留给我们一片白白的臀部。




   我们这一路的吃住可能没有大城市里精细和豪华,但遍布各个乡镇的川菜和拉面足以填满口腹,每个小酒店的干净卫生和周到服务也足以解除人们的旅途劳顿,藏区的原住民或许见到的世面不多,也不会主动与人问候,但只要你一句“扎西德勒”,便会收到一份淳朴的微笑!

   拉萨向西,一路风尘,一路景色!呆久一些,会有审美疲劳,离开后,却依然让人念念不忘,总想着再回去看看!


来源: 集团总裁室 刘润东
友情链接:
;